宣仪科技

东营建设无内涝城市 告别“逢雨必淹”

字号+ 作者:生活头条 来源:未知 2021-10-22 我要评论

去年6月底竣工的华山路水系主体工程,是中心城贯通的18条水系之一。通讯员 孙光辉 摄 天鹅湖蓄滞洪工程。受访者供图 道路积水点改造后,中心城区退水速度明显加快。受访者供图

去年6月底竣工的华山路水系主体工程,是中心城贯通的18条水系之一。通讯员 孙光辉 摄

天鹅湖蓄滞洪工程。受访者供图

道路积水点改造后,中心城区退水速度明显加快。受访者供图

山东省东营市道路积水点改造,工人正在施工。通讯员 孙光辉 摄

随着延续到10月中旬的黄河流域罕见秋汛渐入尾声,2021年这个降雨远超往年的汛期,终于要画上句号。

从郑州单日史上最大降水,到台风“烟花”的强势冲击,再到“最强秋汛”,2021年汛期,多个城市经历了防汛能力大考。部分城市暴露出“逢雨必淹”的“软肋”,一度开启“看海模式”,街道成河、车辆被淹、停电断水……也有城市交出了成绩抢眼的答卷,经受住了连日强降雨的考验,比如山东省东营市。

前不久,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关于学习借鉴东营市无内涝城市建设经验做法的通知》,其中提到: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系统评估,东营市中心城防洪排涝能力由过去的整体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小雨不积水、大雨不成灾、暴雨保安全、雨水多蓄用”的无内涝城市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顶层设计 根治“易涝体质”“先天缺陷”

东营市水务局无内涝城市建设组组长崔军回忆,建设无内涝城市是2018年台风“温比亚”过后,东营市提出的目标。

2018年8月18日至20日,台风“温比亚”过境东营,带来超百年一遇的降水,短时间内全市总降水量相当于143个西湖,造成1.3万多台车辆被淹,大量房屋进水。

“我们小区一共2000多户,其中一半住宅都有地下室,这些地下室差不多都进水了”,翠湖小区居民葛文坤对2018年的“温比亚”记忆犹新,“我家在高层,往下一看,到处都是水,不少车都漂在水面上。雨停了,也没法买菜,积水排不出去,菜市场关了好几天”。

葛文坤记得,当时微信朋友圈都是“来东营看海”的消息,市区有些低洼路段的积水,甚至漫过了道路中间的防护栏。有的小区居民干脆开着铲车出行,有一位市民因为用自家铲车义务接送邻居、参与救援拖车,还被称为“东营好邻居”。

“有的小区三四天排不出去水,群众不停打电话,求助的、哭诉的、抱怨的……我们压力非常大。”崔军说,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是典型的平原城市,地势平缓、坡降比小,水体流动性差,汛期极易造成城市内涝。此外,中心城是伴随胜利油田的开发建设,在工矿区的基础上一步步建设起来的,当时城市规划建设理念落后、建设标准低,历史欠账较多。上述“易涝体质”“先天缺陷”,一旦遭逢极端天气,就形成了“城市看海”难题。

台风“温比亚”过后,2018年9月,东营市委六届四次全会召开,提出了建设无内涝城市的目标。

但是无内涝城市怎么建?“东营推进无内涝城市建设,必须走自己的路子。”东营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步科说,东营中心城地下水位高,土壤吸水量少,雨水形成的横向径流量大,外地海绵城市的做法,并不适合东营,“无内涝城市建设是综合工程、系统工程,必须算好综合账,统筹考虑生态、民生、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系统谋划实施。”

据其介绍,东营组织国内一流专业研究机构编制了《东营市中心城无内涝城市规划建设方案》,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在城市片区规划中综合考虑防洪排涝设施布局、调蓄空间等方面要求,系统推进城市内涝治理。经过专业技术人员全覆盖、地毯式摸排,全面掌握了城市内涝成因,按照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五水统筹”和治污水、分雨水、纳洪水、用中水、节黄水、排涝水“六水共治”理念,确定了“上分、中疏、下排、控水位”的总体思路。

分雨水 雨水就近入河

“我家在一楼,前几年只要下大雨,地下室肯定进水,最深的时候积水有30厘米。”东营市枫情水岸小区居民郭占忠说,2014年入住该小区以来,最愁的就是雨天,“小区临河,旁边就是东二路水系,刚开始想不明白,为什么雨水就是排不出去?后来就明白了,是城市管网的排水管道太细了。”

“现在再也不会积水了,因为排水管道变成排水沟了,雨水能直排入河”,郭占忠站在小区的排水沟旁,指着贴着喜字的水箅子说,“施工的时候,我特意到现场看过,材料是钢筋混凝土,水箅子是双层钢筋架,足有65厘米宽、60厘米深。我们小区的排水沟修好,附近的怡和家园小区也跟着沾光了,排水管道直接接入了小区”。

东营市无内涝城市建设组副组长曹文涛说,枫情水岸小区的排水沟,是易涝积水区域改造过程中的一个项目。以前,每逢降雨,东营越是有桥的地方,积水往往越是严重。因为按照当时的城市排涝体系,雨水需要沿着城市管网的地下收集系统,经过多道程序,才能进入河道,这无疑延长了排水时间。一旦遭遇强降雨,极易形成积水,甚至产生倒灌。

2018年,按照“雨水就近入河”原则,东营市率先实施了城市易涝积水区域改造。2019年、2020年实施了79处积水点改造工程、67个内涝严重小区应急排水工程和68个沿河小区雨水就近入河改造,“在片区内道路两侧设置矩形生态沟并连接,建设一体化泵井集中收集排入广利河,大大缩短了积水排除时间,同时减轻沿线管网压力,有效提高排水效率。”曹文涛说。

在城市排涝体系中,泵站好比心脏。以往,中心城有的泵站年久失修,影响了排涝效率。“我们泵站1993年建设,一直采用立式轴六泵,可靠性差,超负荷运行时容易短路。”曹州路泵站站长韩友忠说,经过改造,泵站新换六台电潜泵,排水功率由4800立方米/小时提高到7500立方米/小时,有效消除了排水瓶颈。

2019年、2020年,东营中心城累计新建泵站泵井25座、改造提升23座,排水能力提升65.2立方米/秒,总排水能力达到563.2立方米/秒,泵站全部配置备用电源。同时,累计实施雨污管道疏浚552公里、河道水系清淤42万立方米。

排涝水 打通18条水系

雨水就近入河,水系畅通与否,是能否实现雨水快速外排的关键。但是,东营虽然有多条水系,过去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水系并未全部连通,影响了行洪排涝能力。

“以前因为城市建设取土需要,有的地方需要填土,就在路边挖了一条排水沟。之后,排水沟整治,就形成了一个水系。”崔军说,2018年以来,东营实施水系连通工程,围绕构建“环城-主干-骨干-次干”多级水网,着力打通断头浜、恢复填埋河道,增强城市及周边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和流动性,重塑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彻底改变过去排水主要依靠泵站的单一模式。

据其统计,2019年至2021年,中心城18条水系贯通,新开挖水系20公里,贯通水系63.7公里,目前,中心城总长422公里的46条河道水系已全部实现连通。“如今的东营,居民小区有管道连通河道,片区有河道连通水系,城市与河湖水系实现贯通,形成了城市排水防涝闭合大循环,河道水系已经成为东营建设无内涝城市最重要的优势、最有利的条件。”崔军说。

去年6月底竣工的华山路水系主体工程,北通东营河、南达广利河,平均4米深,河宽25米至52米,是中心城贯通的18条水系之一。附近锦苑三区居民高先生回忆,该工程竣工前,华山路一带由于地势低洼,每遇大雨,排水渠道“有心无力”,是东营中心城主要的积水“洼地”。“今年几场大暴雨,比如台风‘烟花’过境时,华山路一带有惊无险,因为水系盘活了,连上了城市大水网,黄河路以北的积水通过水系排入东营河,以南的积水通过水系排入了广利河”。

东青高速东侧(东营河-广利河)水系也是中心城贯通的18条水系之一。10月11日中午,一位市民坐在河边垂钓。“这里原来是一片死水,水系贯通后修了涵洞,跟广利河相连,死水变活水,这里也成了一处小公园。”崔军说。

纳洪水 “动态水库”滞洪

崔军回忆,2019年台风“利奇马”带来超强降雨,东营无内涝城市建设面临了一个难题——海水顶托。

东营中心城排洪入海主要河道为广利河,但汛期排水极易受海水顶托影响。“利奇马”过境期间,海水顶托长达6个小时,约有3000万立方米涝水不能及时外排,严重拉低了城市排涝能力。

怎样保证连成网的城市水系汇集的雨水,有一个稳定可靠的出处?东营选择城市最低洼的东南角、广利河下游,投资29.04亿元,建设天鹅湖蓄滞洪工程。“相当于利用当地原有的湿地、坑塘,建一个‘动态水库’,拓展城市的蓄滞洪空间,发挥削峰错峰作用,打通无内涝城市建设的‘最后堵点’。”崔军说。

东营市水务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晋娟参与了天鹅湖蓄滞洪工程建设,“工程占地40平方公里,涉及面广,工程量大,时间紧张,2019年11月开工,施工时间只有几个月”,她回忆,第一次到现场调研,不少工作人员感到“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工地原是一片荒碱地,遍布盐田、小厂子等各类“散乱污”企业。

刘晋娟说,为满足2020年6月30日完成主体建设任务、达到蓄滞洪条件,工程专班全体人员和施工企业春节期间也没休息,开挖水系,整治区域内无序的盐田、养殖场及零星“散乱污”企业。目前,已开挖水系4条11公里,疏挖蓄滞洪区40平方公里,达到蓄滞4200万立方米雨洪水条件,可以收集中心城近半数、规划面积约222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雨洪水。

今年中秋期间,东营全市出现了大范围强降雨过程,9月18日至20日,三天平均降雨量约达103毫米,最大降雨量达到122毫米。“这次降雨,雨水都排到了天鹅湖蓄滞洪区,城区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因为之前迎战台风‘烟花’时,天鹅湖蓄滞洪区已经‘腾空’了。雨水,涝时为害,旱时为宝,天鹅湖蓄滞洪区保证了在中心城降雨量最大、海水顶托最严重的情况下,有效地收集涝水。同时还可以利用雨洪水资源功能,调节进入整个中心城的水系河道,进行生态补水。”刘晋娟说。

补短板 完善雨水入河径流排放廊道

往年只要预报有强降雨,翠湖小区居民葛文坤都会囤物资。今年暴雨和台风“烟花”到来前,他也囤了一些,“两次都浪费了,雨比往年大,但没有像以前一样‘看海’。”

陈步科表示,东营实施无内涝城市三年(2019~2021)建设计划,并在去年、前年将无内涝城市建设作为民生实事,实施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经过一套生态治涝组合拳,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明显提升。

据其介绍,2019年台风“利奇马”过境,东营市超强降雨约360毫米,尽管比2018年台风“温比亚”过境时多了近100毫米,但因先期实施了部分无内涝城市建设工程,中心城退水速度明显加快。2020年接续实施一揽子无内涝城市建设项目后,8月20日中心城遇强降雨,时段平均降雨强度高于台风“温比亚”暴雨,但未发现严重内涝积水点。今年7月12日部分区域1小时平均降雨量远超“50年一遇”防洪排涝设计标准以及台风“烟花”带来强降雨,路面积水均在短时间内排空。

刘晋娟说,随着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增强,城市颜值也在提升。天鹅湖蓄滞洪区建设中,形成了28平方公里湿地,现已成为“网红打卡点”。目前,东营市中心城已形成“九横十纵”骨干水网体系及众多毛细水系,河湖、水系、湿地水域总面积达77.6平方公里。

信息化治涝也已提上日程。东营市应急局应急救援科科长王文静表示,东营市一体化指挥平台已整合全市179个防汛视频监测点、163个雨量站点、中心城92处易涝点,横向接入气象、水文、黄河、海洋等部门监测预报预警系统,纵向串联基层防汛系统、中心城已有防汛系统,与市域治理运行管理中心综合指挥平台互联互通,确保防汛决策及时科学有效。

陈步科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补齐排水防涝设施短板,完善雨水就近入河径流排放廊道,充分发挥蓄滞洪工程功能,逐步形成“源头减排、管网和河道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同时持续强化统筹推进城市内涝治理的大格局,结合城市更新,推动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改造与老旧厂矿院落更新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有机结合,同步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标准,使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城市建设发展要求更加匹配。

新京报首席记者 王姝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淘宝苹果花呗怎么了套现无法继续使用花呗严重直接关闭喜哥热点推荐

    淘宝苹果花呗怎么了套现无法继续使用花呗严重直接

  •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提交审议: 建设统一反诈监测系统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提交审议: 建设统一反诈监

  • 银川一例外省返银核酸阳性人员确诊:云南新增2例本土无症状

    银川一例外省返银核酸阳性人员确诊:云南新增2例

  • 乌鲁木齐报告1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已全部被隔离

    乌鲁木齐报告1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已全部

网友点评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