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宣仪科技 > 正文

金融热点问大家:花呗可以取现出来吗,三种方法告诉你自己套花呗

发布时间:2021-10-14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据报道,近期,一名自称达到保研标准的大四学生发帖称“无法相信北大会有这么差的师资”。其列出的一名北大数学学院博导硕士毕业于地方院校,这名学生据此称“招的老师水平不如深圳中学”、“希望北大能整顿下师资”等,此事引发关注。

  同时,这也让围绕着“第一学历”的激辩在舆论场上延宕。

  新华日报评论理论部公众号“江东观潮”10月11日发文称,“第一学历”光鲜,就一定优秀吗?恐怕没那么绝对。

  高考分数只能代表学生在高考选拔中的水平,经过三年或四年的学习,他们的能力发展得怎么样,不完全取决于学校的牌子,而是一个动态的结果。事实上,“第一学历”崇拜的罪魁祸首,就是一些用人单位,在人力资源供大于需的“买方市场”,人为设置门槛、抬高选人标准,导致“第一学历”论甚嚣尘上。这实际上是一种学历上的“出身论”“血统论”。

  文章称,看看活跃在各个领域的社会精英、能人才俊,并非所有人都有耀眼的“第一学历”。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沈树忠毕业于浙江煤炭工业学校;生态学专家方精云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王恩多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国内近千名青年企业家中,只有10%毕业于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80%均毕业于国内普通的大中专本科院校。然而很多学历低而能力强的学生,就在用人单位的“有色眼镜”之下,失去了“敲门砖”和“入场券”,扼杀了人生的诸多可能性。

  “当然,用人单位甚至社会对于“第一学历”的迷信,也并非毫无来由。”

  这篇文章也提到,这种歧视和偏见,实际是一种社会心态。随着大学扩招,一些高校的办学质量屡屡被人质疑,特别是一些非全日制教育中的种种乱象,也给人留下了“注水”“混文凭”的印象;而研究生、博士生的大幅扩招,也让硕士学历缺少了以往的光环。因此,打破“唯学历论”的社会观念,非全日制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历的含金量和说服力。同时,还要千方百计扩宽就业渠道,让更多出身普通的学生有机会脱颖而出、崭露头角,用实际效果打破“第一学历”的迷思。

  红网评论文章则提到,被“质疑”的教授叫胡俊,从北大数学学院官网来看,显示其硕士毕业于湘潭大学数学系,博士在就读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从胡俊教授硕士毕业院校来看,湘潭大学确实并非211、更非985,然而该同学仅凭这一点,便能断言胡俊教授的水平不行吗?

  据公开信息,胡教授发表相关领域的论文50余篇,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中国计算数学界最高奖项冯康科学计算奖得主,还是获得德国洪堡研究奖学金的洪堡学者,现任三个国际期刊的编委和北京计算数学学会秘书长。一个同时拥有杰青、洪堡学者和冯康计算奖这3大名头的学者,足以敲开全国所有大学的大门并被奉为座上宾。

  文章称,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名校出来的未必都是人才,普通院校出来的未必不是人才。况且不看学校等级,仅从学术水准来看,湘潭大学的数学系实力不弱,甚至要强于绝大多数的985名校,仅从学校名气来否定这位教授显然没有任何道理。

  在文章作者看来,当前许多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深受“学历出身论”的荼毒,以为唯有出身名校才有学问。但作为当代大学生,该同学是否知道,在选择导师时,多方位地了解导师,有什么研究成果,从事领域与自己的研究兴趣是否契合,这比一味关注老师的本科出身重要的多。

  中学教师面试一半是博士

  在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看来,引发此次争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如今部分中学的应聘老师已经达到学历天花板——

  发帖同学提到,“招的老师水平不如深圳中学”,并不是空穴来风。前不久,#中学教师面试一半是博士#的新闻就登上微博热搜,提到的正是深圳“四大校”(即深圳最好的四所中学)之一。

2020年深圳中学新入职老师不完全名单

  据央视财经报导,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的硕士研究生缑女士上周五参加了一个深圳的“四大校”的教师岗面试,她称,生物学进入面试的有 7 个人,7 人中有 4 个人都是博士。她听在场面试的人说,化学那边应聘的全都是博士。

  此外,不少原本是教培机构的从业人员,也在教培行业市场近几个月来急剧缩水的情况下,加入了教师岗位的竞争。该学校最后招聘了 4 个人,里边有 3 个是博士。

  此前,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也关注到深圳中学晒出的新教师“豪华”履历,博士有80余人,清北毕业生100余人。

  除了有大量北大、清华毕业的硕士、博士乃至博士后,还有高校研究助理教授来担任化学老师,江苏高考文科第二的历史老师,哈佛大学硕士的英语老师。

  据南都周刊报道,这些科研领域的天之骄子,有的是世界著名结构生物学家颜宁门下弟子:

  有的导师已帮忙写好了去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就读博士后的推荐信:

  对“第一学历”的迷信,固然是一种歧视与偏见,但#中学教师面试一半是博士#的类似新闻频上热搜,恰恰也反映了社会中的另一种偏见——“高学历人才”与“中小学教师”两个头衔的并存是一种不正常的“错位”。

  教育部曾回应:

  没有“第一学历”这个概念

  此前,教育部曾对“第一学历”问题做出说明,答复称: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学习经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政策及文件中没有使用“第一学历”这个概念。我们在管理过程中所说“学历”通常指的是个人获得的最高或最后的学历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