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宣仪科技 > 正文

北京: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 立好接诉即办“为民服务法”

发布时间:2021-09-25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对老百姓(603883,股吧)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这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任职时撰写的《心无百姓莫为“官”》的开篇。

北京市秉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以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及其网络平台为主渠道,建立了对群众诉求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及时反馈的为民服务机制——简称“接诉即办”,推动了基层治理重心下移、权力下放、力量下沉,形成了到一线解决问题的工作导向,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栗战书委员长2020年11月19日在第二十六次全国地方立法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地方立法要善于通过‘小切口’解决实际问题,可以搞一些‘大块头’,也要搞一些‘小快灵’,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接诉即办立法,既是固化改革创新实践成果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的现实需要。为总结提升接诉即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创新的实践经验,形成为民服务的法律制度,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将接诉即办立法列为今年的重大紧急立法项目,并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贯穿于立法的整个过程之中。让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为立好接诉即办“为民服务法”护航!

在立法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就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密切人大代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

在本次北京市接诉即办立法过程中,北京市人大代表陶庆华有一个最直观的感受——“这次立法,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的作用,代表跟老百姓的距离更近了!”

条例草案一审过后,北京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协助市人大常委会,调动起11377名四级人大代表通过代表之家和代表联络站平台,广泛征求了社区百姓的意见。

北京市人大代表伊然是一名社区干部,她几乎天天都在与12345打交道。为了更好为接诉即办立法工作征求意见,她在忙碌的社区工作之余,把条例草案中的重要内容逐条做成了PPT,并在所在的昌平区龙泽园街道龙泽苑社区联络站专门召集了一次征求意见座谈会。当天,伊然打开PPT,为大家宣传讲解条例草案的主要内容,并逐条听取大家的意见。作为召集人,伊然说,“凡是我们社区曾涉及到、或者容易涉及到12345的人,我几乎都给叫来了!来的人里有社区党委代表、居委会代表、党员代表、居民代表、物业代表、商户代表,以及普通的社区群众。”

这次活动让社区群众的感受特别好,大家说,“以前我们对12345有自己的想法,可是没地方说去。通过参与这次立法意见征求活动,我们向伊然代表反映了真实想法,增加了对人大代表的信赖,同时也算是亲身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开门立法、民主立法,为能参与其中感到骄傲。”

陶庆华代表说,“我是海淀团的市人大代表,以海淀区为例,人大代表们多次走基层,在各个社区征求老百姓对条例草案的修改意见,海淀区人大常委会还特地把征集上来的意见建议整理出厚厚的一本材料,专门发给了我们。”因为大家知道陶庆华是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副主任委员,所以特地嘱咐他,这本厚厚的材料都是基层代表和市民百姓的意见,有很强的民意基础,希望他在参加立法座谈和常委会会议审议时,以此为参照,充分地去反映。

今年8月,条例草案二审过后,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市领导以代表身份赴人大代表之家和人大代表联络站,继续听取对条例的意见建议。截至9月5日调研活动结束,共有29位市级领导同志深入基层一线听取意见。围绕接诉即办立法,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多次赴基层立法联系点、代表“家”“站”以代表身份征集意见,还围绕这次立法开展了“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市人大代表”工作,与所联系的市人大代表进行座谈,听取代表们对条例内容和接诉即办工作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扩大代表对立法工作参与的深度和广度。而这也是结合常委会立法工作,开展常态化联系代表工作的一部分。

在立法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就要创新参与形式、畅通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渠道

在立法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就要与时俱进,在形式和方法上有所创新,在不同环节拓展民主渠道,丰富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民主形式。

在本次接诉即办立法中,创新立法工作方式,扩大了人民群众对立法工作全过程、各环节的参与,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立法工作中的生动体现。

早在条例草案一审之前,立足接诉即办改革以人民为中心、为群众办实事的根本出发点,为了更充分地倾听市民意见,市人大社会委工作机构组织专班成员,随机邀请拨打过12345服务热线的市民40多人参加了立法座谈,对其中不能现场参会的市民通过电子邮件书面征求意见,了解市民诉求办理情况和实际感受,并拟定调研提纲,就诉求范围、诉求人法律责任、实名制、回访情况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问题听取市民意见建议。

“之所以要随机邀请拨打过12345服务热线的市民,就是为了能听到更多不同的声音,他们中有的是在回访中表示满意的,也有在回访中表示不满意的,有夸奖的,也有批评的,只有这样,我们听到的意见建议才会更全面。”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综合办公室主任李放说。

年近70岁的市民何女士也被邀请参加了这次市民座谈会,她觉得非常感动,说,“过去没想过,我一个普通老百姓能把一些小问题反映到政府那里去。更没想到会被抽中参加市民立法座谈会,为这部与我们北京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为民服务法’提建议。我感觉这即是真正的开门立法!”

草案一审过后,近6.7万名基层工作人员和市民群众通过代表“家”“站”平台提出意见建议。此外,也在市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和首都之窗网站,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在征求意见过程中更是特别注重加强立法宣传,委托代表通过家站平台同步宣讲立法思路和主要制度设计,电视、报刊、网络媒体进行了报道。此次征求意见,共汇集意见建议7500余条。

草案二审过后,全市16区人大常委会和北京卫戍区政治工作部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依托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工作平台,组织市、区、乡镇三级人大代表,接诉即办承办单位有关同志和部分群众参加座谈调研。共有129名市、区、乡镇三级人大代表,深入到16个代表之家、3个代表联络站,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听取84名接诉即办承办单位相关同志及部分市民群众的397条意见建议。

立法协商等更微观的制度与相关实践,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所依托的制度载体。这次的接诉即办立法,经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报请市委将条例在市政协开展了立法协商。立法协商启动后,一些政协委员还到12345市民服务热线,以值守的方式体验“接诉即办”,了解普通12345接线人员的工作,置身其中了解有关机制的运行情况,为更好提出立法建议提供了一手素材。可以说,立法协商进一步拓宽了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

在立法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就要彰显人民立场,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

杨晨是丰台区城指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负责12345丰台分中心接诉即办全流程的监督和转办工作,她表示,从去年12月开始到目前为止,关于这部法规她一共看过四稿。在看《北京市接诉即办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北京市接诉即办条例(草案一次审议稿)》《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这三稿之前,她在去年12月还看过市政务服务局最开始制订的条例草案雏形,看了这个草案雏形,杨晨说,“当时各区反映的意见都比较统一,觉得这好像是给自己内部工作人员的一部工作守则,不太像一部对全体社会成员都有约束作用的地方法规。”

经过几轮征集意见、几轮修改,杨晨由衷地感觉,“从去年12月到现在,法规草案逐步在完善,真是越来越好了。征求意见期间反馈上来的很多问题都有了回应。不仅作为派单方、承办方的相关部门提出了建议,作为‘需求方’的市民群众也都充分参与,提出了许多可借鉴的具体措施,在此基础上,一轮一轮过后,法规草案的质量和层次有了很大提升。”她对今年9月底条例草案三审通过给予期待。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城市治理是重要方面。“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党建引领、重心下移、科技赋能,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而在城市社会治理实践中,群众反映的问题构成了对城市社会治理的反馈,只有及时有效回应,才能形成良性互动。

“城以民为先”。“以民为先”即是城市治理的正道,居民事小,服务为大。在北京,经过几年探索,从“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改革,到以“12345热线”为抓手建立接诉即办机制,一条具有首都特色的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路径正在形成,让我们在基层治理方面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12345热线“以人民为中心、切实解决群众诉求”,让北京市民愈发感受到接诉即办的能,享受到接诉即办带来的好。

在立法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立法形式将接诉即办固化,彰显了鲜明的人民立场,完成了制度与法律的衔接,意味着这不再只是一种号召,也不再只是一种行政命令,而是变成了职能部门和各级干部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和责任,更能体现“人民利益至上”的执政施政理念。北京市的接诉即办立法实践,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也期待这部法规在通过之后能够更好地护航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来源:北京人大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