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宣仪科技 > 正文

100元“手续费”就能“白条套现”1万元?有人信了单身的救赎

发布时间:2021-11-20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单身,在当今社会已然成为势不可挡的一大生活趋势。 
100元“手续费”就能“白条套现”1万元?有人信了单身的救赎

  即便是在以家庭为本位的中国,2020年单身人口已经超过两亿人,成年人单身比例已经接近1/5。

  有人说,这真的是一个属于单身者的时代。

  而“一时单身一时爽,一直单身一直爽”也是很多单身人士的真实心声。

  然而,在单身的群体里,真的每个人都在享受单身带来的快乐吗?

  一个网络流行词“自杀式单身”似乎就是描述在单身状态中却并非真的那么爽的群体。

  明星杨丞琳曾经用一段话解释过“自杀式单身”:

  一见钟情没运气,日久生情没条件,生人不好开口,熟人不敢下手,干脆自暴自弃,也不出门认识新朋友,每天靠着幻想拥有爱情。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到,自杀式单身群体有以下几个特点:不主动,不自信,爱幻想。

  TA们渴望爱情,却又无法追寻爱情。

  如此单身,可能并不会让人感觉到爽。

  担心自己不够好

  我们在所爱的人面前,一定是带着点自卑的,这是一种可以转化为动力的良性情感。

  而泛化的自卑是适应不良的,这种自卑感让人感觉虽不舒服却 。

  对于爱情向往而不前,可能是习惯了的恐惧挡在了前面,恐惧之一就是害怕自己不够好。

  遇见心仪之人,不是马上行动,而是先自我审度一番,衣服好不好看,笑容够不够美,需要趾高气昂还是谦谦有礼,是和TA谈人生还是聊家常,在内心戏没有演完之时,那人早已人去无痕,或是被人捷足先登。

  不论是内心戏太多,还是想象力太丰盛,都终将注定一个结局:失望。

  然后再一遍又一遍的质疑:我值得被爱吗?会有人关注我吗? 

  曾看过一个舞台剧,一个女孩子与一个动物学家约会,把自己打扮成火烈鸟的样子,结果吓跑了对方。

  后来她伤心之下换上了自己的便装,清新自然的外表却意外的捕获了这个动物学家的心。

  所有的迎合都需要花费心力去做一个并不真实的自己,这种模式看似是因为自卑,本质上却是是自负的。

  一个人通过失主体性去迎合他人,背后必然带着高期待,期待他人对自己满意,而他人如果没达到自己预设的回应,失望便应运而生。

  人的认知是过去经验的总和,没有因为自己本来的样子而被肯定过的人,是不会相信做自己是最受欢迎的、最低成本的社交方式的。

  在真实的交往中,我是我,你是你,在你面前我可以坦然的做自己,那么我们才是最好的相遇。

  否则,交往便成了劳神伤身之举,与其一次次体验失望,倒不如一个人自在。 

  担心对方足够坏 

  对于恋爱的恐惧,另一方面就是害怕对方足够坏。

  我曾有个好友,年轻貌美。每次她出差,父母都会给她发送一些恐怖的安全警告,这让她非常扫兴,好像每次出门都可能被先奸后杀一样。

  她一边反感父母的做法,一边抗拒他人的邀请。

  纵然社交机会一大堆,但是却从没有什么艳遇,按她的话来讲,她真的担心那些人不安好心,所以,从来对男士的邀请拒而远之。

  有的时候,我们就是这样,对某些讨厌的声音,一边反对,一边认同。

  不经审视的从头脑中闪出的信念,并不是自己的,只不过听多了,就坚信那是自己的声音了。

  舍不得与孩子分离的父母,最喜欢讲小红帽的故事,外面都是大灰狼,家里才是最安全的。

  对外界的敌意犹如一道绳索,牢牢地把父母和孩子捆在一起。

  没有孩子不喜欢交朋友,但是孩子把父母的声音内化成了自己的,把父母的害怕离开孩子的恐惧吸收之后,再看外面就都是坏人。

  一个对外界充满不切实际的敌意的孩子更是离不开家里的,所以,有的时候,不出门,是不想离开妈妈的怀抱而已。

  TA需要在那个类似子宫的环境里,去安抚那个害怕分离的妈妈,再依赖一个幻想中的客体来拯救自己。

  幻想如此令人着迷

  爱情像玫瑰,不仅有花,还有刺。

  恐惧爱情的人只看到了刺,幻想爱情的人却只想要花。

  无论是见花不见刺,还是见刺不见花,都不是把玫瑰看成一个整体,这是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

  如果在恋爱中对方能让我处处满意,我一动心起念你就行动落实,那你就是好的;否者,你稍有不顺应我的心思,你就是坏的。 

  这种婴儿般的对母亲的非好即坏的期待最容易在爱情中展现,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恋爱中有100种想要分手的理由,但是不要随便说出口。

  如果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往前发展一下,处于一个中间地带,正视理想化与现实的差距,就能理解并涵容这种差异。

  而如果无法兼顾一个人的黑与白,就容易退回到更早的阶段,在爱情中容不得对方的差异,全盘否定对方,而靠虚拟的幻想去聊以慰藉。

  很多人喜欢幻想中的爱情,因为幻想中的编剧、主角都是自己,不会有差异,也永远不会失望。

大家都在评